五金商品中的金属制品,在保管工作上的主要问题是防腐蚀。金属腐蚀是由于周围介质的化学作用或电化学作用引起的。按介质不同,分为大气腐蚀、土壤腐蚀、海水腐蚀、细菌腐蚀等。其中大气腐蚀最为普遍,因为金属制品无论在加工、运输和储存保管过程中,都与大气接触,时刻都有产生大气腐蚀的条件。
在习惯上,对金属在大气中由于受到氧、水分及其他污染杂质引起的腐蚀或变色,称为生锈或锈蚀。金属制品生锈后,轻者影响外观质量,严重的则影响使用,甚至造成报废,所以金属制品在保管中,一定要妥善保管,注意防锈。
造成金属生锈的主要因素
1)大气相对湿度
在相同温度下,大气的水蒸气含量与其水蒸气饱和含量的百分比,叫做相对湿度。在某一相对湿度以下,金属锈蚀速度很小,而高于这一相对湿度后,锈蚀速度陡然增加。这一相对湿度 称为临界湿度。很多金属的临界湿度在50% — 80% 之间,钢铁约是75%。大气相对湿度对金属锈蚀的影响最大。当大气湿度高于临界湿度后,金属表面便出现水膜或水珠,若是大气中含有的有害杂质溶解土水膜、水珠,即成电解液,加剧锈蚀。
2)气温与湿度大气温度与湿度两者关联影响金属锈蚀。这有以下一些主要情况:第一,大气的水蒸气含量,随气温升高而增大;第二,气温高促使锈蚀加剧,尤其在潮湿环境里,气温越高,锈蚀速度越快。在相对湿度低时,温度对锈蚀的影响还不太明显,但在高于临界湿度时,随着气温升高,锈蚀量急剧增大。另外,如果大气与金属间有温差,则在温度低的金属表面形成冷凝水、也导致金属生锈。
污染空气中的腐蚀性气体,以二氧化硫对金属腐蚀影响最大,特别是对钢、 铜及其合金的危害尤甚。大气中二氧化硫主要来源于煤的燃烧。同时,燃烧产物二氧化碳也有腐蚀作用。在厂周围的大气中混有腐蚀性气体。如硫化氢、氨气、盐酸气等都是促使金属锈蚀的因素。
另外,如果大气与金属间有温差,则在温度低的金属表面形成冷凝水、也导致金属生锈。
大气中含有大量尘埃,如烟雾、煤灰、氯化物和其他酸、碱、盐颗粒等,有的本身具有腐蚀性,或者是水珠的凝结核,也都是锈蚀因素,如氯化物被认为是腐蚀金属的''死敌”。
金属的防锈方法
防锈方法是针对金属锈蚀原因采取预防措施。既然金属锈蚀是因为潮湿、高温、氧气、二氧化硫、氯化物、尘埃等因素造成的,所以防锈就要避免或减缓这些因素所引起的金属锈蚀作用。
目前采用的防锈方法有:在金属冶炼时加入某些元素,提高金属抵抗外部介质侵蚀的能力;对金属制品进行耐腐蚀表面处理,使之形成表面转化层或加制表面覆层;阴极保护,即利用防锈剂、气相缓蚀剂、可剥塑料、密封等办法使金属表面与外界环境暂时隔离(属暂时性防锈方法,在金属制品使用时也可以顺利除去这些防锈材料。这种方法的防锈期可达几个月到几年,应用比较普遍。
五金商品保管的一般原则
1 选择适宜的保管场所
金属材料存放的场所,不论库内库外均应清洁干操,远离产生有害气体和粉尘的工厂车间,不与酸、碱、盐类及气体、粉末等物质混杂存放,要分类立点,分批存放;不同种类的金属器材荐放在同一地点时,需有明显的间隔距离,防止发生接触腐蚀。一般热轧钢材等可以存入货棚或加苫垫;所有镁合金、小型钢材、薄板、钢带、精密器材、金属制品及有色金属材料都应存放入库房内,有条件的可存放在专用仓库。
2 保持库房干燥
保证库房相对湿度在临界湿度以下,一般应将相对湿度控制在70%左右。管理好仓库的温湿度,随时掌握天气变化,避免台风、暴雨侵袭,利用通风办法降温、降潮。库内放置干燥剂也能起降潮作用。保持库房干燥是保障入库五金商品防止或减轻锈蚀的重要条件。
3 妥善的码垛、苫垫和密封
妥善的码垛和苫垫也是五金商品防潮、防损的环节之一。码垛要求做到合理、牢固、定量、整齐、节约仓位。密封使金属材料和外界空气隔离,减少潮气对锈蚀的影响。被密封保存的金属材料,必须在密封前未受过潮,且质量是完好的。
4 喷油法防锈
在南方潮湿炎热地区,露天存放的金属器材,仅仅采用苫盖还达不到预期的防锈目的,可 以同时再喷油防锈,但建筑钢筋及再需冷乳、冷拔的钢材等不宜喷油者,则不可采用此法。
5 保护器材的防护层和包装
为了防止金属制品生锈,出厂时一般都作过防锈处理,如化学处理生成防护膜、涂覆防锈剂或防锈包装等。在搬运、装卸和贮存等操作中都需防止损坏防锈外层和包装,并不使损坏、按伤、受压变形。包装损坏者应予以修复或更换,受潮者应采取干燥处理,防锈油脏污或干涸者应除去重新涂油。
6 保持库房和器材清洁
为防止金属制品生锈,日常要注意库房的环境,定时清洁器材和库房的卫生,不宜太过潮湿。
7 加强检查制度,发现问题及时处理
五金商品在保管期间,要执行检查制度,进行日常、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,以便及时发现问题,及时处理。五金商品的各种防锈措施只能起到缓蚀作用,因此保管应有一定期限,应该贯彻先进先出、轮换发货的原则。